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所谓“串行通信”是指外围设备和计算机之间使用一条数据信号线,数据在一条数据信号线上逐位传输,每条数据占用固定的时间。
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较少,在长距离通信中可以降低通信成本,当然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慢。 另一方面, 由于高吞吐量要求, 计算机内部CPU与串口之间的通信始终采用并行通信,因此串口的实质是将CPU与外围设备的数据格式(或串行-并转换器)进行转换。 反之,当计算机向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,串口将字节数据转换为位数据。 串行端口的基本功能是充当CPU和串行设备之间的编码转换器。 当数据通过串行端口从CPU发送时,字节数据被转换为串行位。 当接收到数据时,序列中的位被转换为字节数据。 在Windows环境(Windows NT,Win98,Windows 2000)中,串行端口是系统资源的一部分。 应用程序要使用串口进行通信,必须在使用前向操作系统提交资源请求(打开串口),通信完成后必须释放资源(关闭串口)。 串行信号线 串行信号电缆的完整RS-232C接口有22根线,采用标准的25芯插头支架(或9芯插头支架)。
文章来自电力微机保护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