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晶显示:
UA1 UB1 UC1 UAB1 UBC1 UCA1 IA1 IB1 IC1 P1 Q1 COS1 f1
UA2 UB2 UC2 UAB2 UBC2 UCA2 IA2 IB2 IC2 P2 Q2 COS2 f2
说明:
UA1 UB1 UC1:I段母线的相电压的一次值;
UAB1 UBC1 UCA1:I段母线的线电压的一次值;
IA1 IB1 IC1:线路1的电流一次值;
P1 Q1:线路1的有功功率、无功功率的一次值;
COS1 f1:线路1的功率因素、频率。
UA2 UB2 UC2:II段母线的相电压的一次值;
UAB2 UBC2 UCA2:II段母线的线电压的一次值;
IA2 IB2 IC2:线路2的电流一次值;
P2 Q2:线路2的有功功率、无功功率的一次值;
COS2 f2:线路2的功率因素、频率。
1装置说明
1.1开入
123456789ABCDE
0000000000 0 000
上一排的对应下一排:
“1~2”:R1~R2 备用;
“3”:R3 低压投入;
“4”:R4 低频投入;
“5”:R5 过压投入;
“6”:R6 高频投入;
“7”:R7 失步解列投入;
“8~E”:R5~R14 备用;
1.2开出
123456789ABC
000000000000
上一排对应下一排的
“1”:1J(C4/C6) 配置出口1; “2”:2J(C5/C6) 配置出口2;
“3”:3J(C7/C8) 配置出口3; “4”:4J(C9/C10) 配置出口4;
“5”:5J(C11/C12) 配置出口5; “6”:6J(C13/C14) 配置出口6;
“7”:7J(C15/C16) 配置出口7; “8”:8J(C17/C18) 配置出口8;
“B”:11J(C1/C3)事故信号出口; “C”:12J(C2/C3)告警信号出口;
做开出试验时,密码是:2000
1.3出口类型
开出类型
123456789ABC
000000000011
0=跳闸 1=信号
出厂时默认11J、12J为信号出口,其它出口均为跳闸类型出口,可以改变继电器出口类型,一般情况客户无需改变,我们出厂已经设置好。
1.4开出配置
一般情况客户无需改变,我们出厂已经设置好。出厂默认的出口见保护原理部分。
1.5采样数值(二次值)
Uab1 I段母线A、B相之间的线电压的二次值
Ubc1 I段母线B、C相之间的线电压的二次值
Uca1 I段母线C、A相之间的线电压的二次值
Ia1 线路1的 A相电流
Ib1 线路1的B相电流
Ic1 线路1的C相电流
Uab2 II段母线A、B相之间的线电压的二次值
Ubc2 II段母线B、C相之间的线电压的二次值
Uca2 II段母线C、A相之间的线电压的二次值
Ia2 线路2的A相电流
Ib2 线路2的B相电流
Ic2 线路2 的C相电流
进入采样数值界面后,可以按向左按键进行通道校准,进入到校准界面后,按左右键调到需要校准的通道,再按上下按键调节系数,校准完按确定键,输入密码1000再按确定键就可保存。
根据实际情况整定,一般出厂已整定,无需再整定。
1.6出厂设置
07:disp1设为81.91 08:disp2设为81.91 —— 出厂前已设好。
1.7装置通讯:
1).通讯接口:
1路以太网口。
1路485口。
1路B码对时口(也可作为第2路485通讯口)。
2).通讯规约:IEC60870-5-103通讯规约, MODBUS RTU规约。
2.功能菜单
保护序号 | 代号 | 保 护 名 称 | 整 定 方 式 | 备注 |
01 | RLP1 | 1#低压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02 | RLP 2 | 1#低压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03 | RLP 3 | 1#低压低电流闭锁 | 投/退 | |
04 | RLP 4 | 1#低压过电流闭锁 | 投/退 | |
05 | RLP 5 | 1#低周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06 | RLP 6 | 1#低周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07 | RLP 7 | 1#过压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08 | RLP 8 | 1#过压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09 | RLP 9 | 1#高周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10 | RLP10 | 1#高周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11 | RLP11 | 1#失步解列I段 | 投/退 | 快速段,周期数=2 |
12 | RLP12 | 1#失步解列II段 | 投/退 | 慢速段,当单侧安装时,保护本侧末端或作为下级后备保护 |
13 | RLP13 | 1#母PT断线 | 投/退 | |
14 | RLP 14 | 2#低压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15 | RLP 15 | 2#低压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16 | RLP 16 | 2#低压低电流闭锁 | 投/退 | |
17 | RLP 17 | 2#低压过电流闭锁 | 投/退 | |
18 | RLP 18 | 2#低周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19 | RLP1 9 | 2#低周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20 | RLP20 | 2#过压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21 | RLP21 | 2#过压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22 | RLP22 | 2#高周解列Ⅰ段 | 投/退 | |
23 | RLP23 | 2#高周解列Ⅱ段 | 投/退 | |
24 | RLP24 | 2#失步解列I段 | 投/退 | |
25 | RLP25 | 2#失步解列II段 | 投/退 | |
26 | RLP26 | 2#母PT断线 | 投/退 |
序号 | 定值代号 | 定值名称 | 整定范围 | 备注 |
0 | 定值套数 | |||
1 | Kv1 | 1#一次PT变比/10 | 0.01~300 | |
2 | Ki1 | 1#一次CT变比/10 | 0.01~300 | |
3 | Udz1 | 1#低压Ⅰ段定值 | 30V~100V | |
4 | Tuzd1 | 1#低压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5 | Udz2 | 1#低压Ⅱ段定值 | 30V~100V | |
6 | Tuzd2 | 1#低压Ⅱ段延时0 | 0~100S | |
7 | Idz1 | 1#低压闭锁电流值 | 0.1~100A | |
8 | Fdz1 | 1#低周Ⅰ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9 | Tfzd1 | 1#低周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10 | Fdz2 | 1#低周Ⅱ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11 | Tfzd2 | 1#低周Ⅱ段延时 | 0~100S | |
12 | Udz3 | 1#过压Ⅰ段定值 | 50V~200V | |
13 | Tuzd3 | 1#过压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14 | Udz4 | 1#过压Ⅱ段定值 | 50V~200V | |
15 | Tuzd4 | 1#过压Ⅱ段延时 | 0~100S | |
16 | Fdz3 | 1#高周Ⅰ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17 | Tfzd3 | 1#高周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18 | Fdz4 | 1#高周Ⅱ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19 | Tfzd4 | 1#高周Ⅱ段延时 | 0~100S | |
20 | Tcnt1 | 1#振荡周期次数 | 2~15 | 用于失步解列II段,通常整定为3~4.当失步后希望通过措施重新拉人同步,可视情况整定为5~10 |
21 | Upt1 | 1#PT断线定值 | 10~90V | |
22 | Tupt1 | 1#PT断线延时 | 0~100S | |
23 | Kv2 | 2#一次PT变比/10 | 0.01~300 | |
24 | Ki2 | 2#一次CT变比/10 | 0.01~300 | |
25 | Udz5 | 2#低压Ⅰ段定值 | 30V~100V | |
26 | Tuzd5 | 2#低压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27 | Udz6 | 2#低压Ⅱ段定值 | 30V~100V | |
28 | Tuzd6 | 2#低压Ⅱ段延时0 | 0~100S | |
29 | Idz2 | 2#低压闭锁电流值 | 0.1~100A | |
30 | Fdz5 | 2#低周Ⅰ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31 | Tfzd5 | 2#低周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32 | Fdz6 | 2#低周Ⅱ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33 | Tfzd7 | 2#低周Ⅱ段延时 | 0~100S | |
34 | Udz7 | 2#过压Ⅰ段定值 | 50V~200V | |
35 | Tuzd7 | 2#过压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36 | Udz8 | 2#过压Ⅱ段定值 | 50V~200V | |
37 | Tuzd8 | 2#过压Ⅱ段延时 | 0~100S | |
38 | Fdz7 | 2#高周Ⅰ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39 | Tfzd7 | 2#高周Ⅰ段延时 | 0~100S | |
40 | Fdz8 | 2#高周Ⅱ段定值 | 35~64.99Hz | |
41 | Tfzd8 | 2#高周Ⅱ段延时 | 0~100S | |
42 | Tcnt2 | 2#振荡周期次数 | 2~15 | 与1#说明一致 |
43 | Upt2 | 2#PT断线定值 | 10~90V | |
44 | Tupt2 | 2#PT断线延时 | 0~100S |
3.保护动作原理
1. 低压解列(I段 II段相同)
“低流开放低压解列”和“过流开放低压解列”同时投的话,低压解列就不判电流,如果两者都不投,则低压解列不起作用。另:低压元件动作必须要经曾经有压判别。
第一种情况:
1.低压解列Ⅰ段-“投”;低流开放低压解列-“投”
2.所有线电压< 低压解列Ⅰ段定值
3.电流A/B/C三相中最大值<低压解列电流定值
4.开入量R4=1;
5.满足以上条件的持续时间≧低压解列Ⅰ段延时
低压解列不会被闭锁,保护立即出口3J~8J,同时驱动事故信号继电器11J(C1/C3)。面板事故灯亮。
第二种情况:
1.低压解列Ⅰ段-“投”;过流开放低压解列-“投”
2.所有线电压< 低压解列Ⅰ段定值
3.电流A/B/C三相中最大值≧低压解列电流定值
4.开入量R3=1;
5.满足以上条件的持续时间≧低压解列Ⅰ段延时
低压解列不会被闭锁,保护立即出口3J~8J,同时驱动事故信号继电器11J(C1/C3)。面板事故灯亮。
低压解列PT闭锁:
1.低压解列-“投”;低压解列过/低流闭锁-“投”;低压解列PT闭锁-“投”;PT断线-“投”
2.发生PT断线时闭锁低压解列
2.低周解列(I段 II段相同)
1.低周解列Ⅰ段-“投”;
2.频率< 低周解列Ⅰ段定值;
3.开入量R4=1;
4. UA≧5V;
5.满足以上条件的持续时间≧低周解列Ⅰ段延时
保护立即出口3J~8J,同时驱动事故信号继电器11J(C1/C3)。面板事故灯亮。
3.过压解列(I段 II段相同)
1.过压解列Ⅰ段-“投”;
2.Uab、Ubc、Uca中最大线电压≧母线过压解列Ⅰ段定值
3.开入量R5=1;
4.满足以上条件的时间≧母线过压解列Ⅰ段延时
保护立即出口3J~8J,同时驱动事故信号继电器11J(C1/C3)。面板事故灯亮。
4.高周解列(I段 II段相同)
1.高周解列Ⅰ段-“投”;
2.频率≧ 高周解列Ⅰ段定值
3.UA≧5V;
4.开入量R6=1;
5.满足以上条件的持续时间≧高周解列Ⅰ段延时
保护立即出口3J~8J,同时驱动事故信号继电器11J(C1/C3)。面板事故灯亮。
5.PT断线
1. PT断线-“投”;
2.一相线电压采样值 ≧ PT断线电压定值(Upt1),另一相线电压采样值 < PT断线电压定值(Upt1);
2.延时时间>PT断线定值 Tupt1;
满足以上条件,装置发生PT断线告警,并驱动告警信号继电器12J (C2/C3)(直到手动复归,继电器才返回),面板告警灯亮。
6.失步解列
本装置失步解列采用基于本地测量值的循序判别法。
由于阻抗角与功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,因此我们可用阻抗角的变化间接的反应功角的变化。在失步振荡时,阻抗角是连续变化的,但在短路故障及故障切除时,阻抗角非连续变化且有突变,同步振荡虽然阻抗角也是连续变化的,但变化方法有限,因此我们通过阻抗角的变化轨迹,是可以对短路、同步振荡以及失步进行辨别的。
装置通过测量安装处的电流电压等电参数计算阻抗角,通过阻抗角的变化轨迹,计算出振荡周期,通过振荡周期的次数,实现解列动作。
装置将阻抗平面的4个象限分为6个区,如下图所示。其中φ1~φ2为I区,φ2~90°为II区,90°~φ3为III区,φ3~φ4为IV区,φ4~270°为V区,270°~φ1为VI区。
阻抗平面分区
在本装置中:
φ1=-70°,φ2=70°,φ3=110°,φ4=-110°
且规定电流的正方向为从母线流向线路,则有:
1.当振荡中心落在安装处的正方向,切测量点为送端时,阻抗角的变化区域为:I->II->III->IV;
2.当振荡中心落在安装处的正方向,切测量点为受端时,阻抗角的变化区域为:IV->III->II->I;
3.当振荡中心落在安装处的反方向,切测量点为送端时,阻抗角的变化区域为:IV->V->VI->I;
4.当振荡中心落在安装处的反方向,切测量点为受端时,阻抗角的变化区域为:I->IV->V->IV;
5.当振荡中心落在安装处时,阻抗角变化区域为IV->I,或者I->IV.
1.启动元件
启动判据使用有功功率突变量,装置采用当前有功功率值与200ms前的记忆功率值进行比较,当突变值大小超过2W时,失步解列开始启动。每次启动后,都会进行5秒钟的周期次数记录,当时间结束后,保护将停止计数。当振荡持续发生时,振荡周期的记次也将持续进行。由于保护的启动采用功率突变量作为启动元件,因此在正常UAB=100V的情况下,二次侧的测量电流应该在1.5A以上。
2.周期次数记次元件
保护启动后,装置持续监测阻抗角的运动轨迹,当连续在6个区中变化时,记录周期次数。出现下列4中时,振荡周期次数将加1:
1. I->II->III->IV;
2. IV->III->II->I;
3.IV->V->VI->I;
4. I->IV->V->IV;
启动后,装置不仅监测振荡周期次数,同时也会进行阻抗角变化的监测,当相位在一定时段内未改变,则保护启动元件也将复归。
保护判据
1.失步解列->投
2.开入量R7=1;
3.失步解列周期(Tcnt1)次数大于设定值。
满足条件后,保护立即出口3J~8J,同时驱动事故信号继电器11J(C1/C3)。面板事故灯亮。保护动作在150ms之后返回。
注1:其中失步解列I段不进行次数整定,相位角需要在6个区中一次循环一周,即需要从I->II->III->IV->V->VI->I,或者从I->VI->V->IV->III->II->I逐级动作后,失步解列I段动作。I段主要用于快速解列段,II段用于慢速解列段,振荡周期次数根据实际情况整定。
注2:判据未对电流作要求,但实际上启动元件中的功率突变值和电流有关,通常情况下,二次侧的电流应该大于1.5mA,否则在相位变化比较小的情况下,保护可能不会启动。
4.装置功能图纸
交流回路 | 控制回路 | 通讯回路 | |||||||
端子 | 定义 | 说明 | 端子 | 定义 | 说明 | 端子 | 说明 | 端子 | 说明 |
Z1 | Ua1* | I母 电压 | F1 | Ub1* | I母 电压 | P1 | 工作正电源 | T1 | 485A |
Z2 | Uc1* | F2 | Un1 | P2 | 工作负电源 | T2 | 485B | ||
Z3 | Ua2* | II母 电压 | F3 | Ub2* | II母 电压 | P3 | 装置接地 | T3 | IRIG-B+ |
Z4 | Uc2* | F4 | Un2 | P4 | T4 | IRIG-B- | |||
Z5 | F5 | P5 | T5 | 备用 | |||||
Z6 | Ia1* | 线路1电流 | F6 | Ia1 | 线路1电流 | P6 | T6 | 备用 | |
Z7 | Ib1* | F7 | Ib1 | P7 | T7 | 装置失电 (常闭点输出) | |||
Z8 | Ic1* | F8 | Ic1 | P8 | T8 | ||||
Z9 | Ia2* | 线路2电流 | F9 | Ia2 | 线路2 电流 | P9 | |||
Z10 | Ib2* | F10 | Ib2 | P10 | |||||
Z11 | Ic2* | F11 | Ic2 | 继电器出口 | 开入量采集 | ||||
Z12 | F12 | ||||||||
装置接线说明 | 端子 | 说明 | 端子 | 说明 | |||||
C1 | 事故信号端 | R1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
C2 | 告警信号端 | R2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
C3 | 信号公共端 | R3 | 低压解列投入 | ||||||
C4 | 备用 | R4 | 低周解列投入 | ||||||
C5 | 备用 | R5 | 过压解列投入 | ||||||
C6 | 备用 | R6 | 高周解列投入 | ||||||
C7 | 保护跳闸 继电器出口1 | R7 | 失步解列投入 | ||||||
C8 | R8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|
C9 | 保护跳闸 继电器出口2 | R9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
C10 | R10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|
C11 | 保护跳闸 继电器出口3 | R11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
C12 | R12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|
C13 | 保护跳闸 继电器出口4 | R13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
C14 | R14 | 备用开入量 | |||||||
C15 | 保护跳闸 继电器出口5 | R15 | 开入内供正电 | ||||||
C16 | R16 | 开入量公共端 | |||||||
C17 | 保护跳闸 继电器出口6 | ||||||||
C18 |
文章来自电力微机保护网